创建文明城市 创建文明城市

《楚天都市报》老军医全家11人自愿捐献器官

2021-06-01 00:00

他在战火纷飞中浴血奋战 和平年代里救死扶伤

老军医全家11人自愿捐献器官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周晏安 龚波

 

“姥爷很少跟我们谈大道理,他爱读书、不怕吃苦、勇于挑战等优秀品德,通过生活的点滴感染着我们,讲奉献、为社会的良好家风在耳濡目染中一代代传承。” ——外孙蒋琦缅怀老军医柴樑

 

柴樑(1928- 1982),河北秦皇岛人,1945年参军入伍,参加过辽沈战役,后随军南下。1954年-1956年就读于天津军医大学预科班,1956年-1963年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医。中国人民解放军370医院创伤外科和烧伤外科创建者之一。

 

1。向司令员要飞机救人

 

17岁参军,经历过著名的辽沈战役。从战火纷飞中走来后,投入完全陌生的医学世界,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用了八年时间啃下一本本专业书籍,又一步步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370医院创伤外科和烧伤外科。

这是蒋琦了解到的外公柴樑的传奇经历。蒋琦从小和外公一起生活,七岁的时候,外公柴樑去世了。后来,他翻出破旧铁盒里面一枚枚军功章时,才从母亲柴继红的口中了解到外公的故事。

1970年,柴樑被武汉军区派驻在黄石第二医院(支左工作),黄石酒精厂一工人掉入蒸酒糟池内,烧伤面积达到88%。黄石当地所有医院都不具备救治条件,让送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当时也回话没治过这么大面积烧伤的,让就地保守治疗。当得知无人救治时,柴樑作为烧伤专业负责人,当即把病人接到黄石二医院,随后就给武汉军区打电话要飞机。

军区负责人回话:“飞机只有军区司令员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调动。”“那你给我接司令员!”电话终于接通,陈司令员立即派一架直升飞机到黄石,接到柴樑后直飞上海。柴樑从第二军医大学拿回相关药品及物品后,奋力抢救终于使该工人脱险。

 

2。“坏脾气”影响几代人

 

在柴继红眼中,父亲还有很多“坏脾气”:比如只要看到有人做违反原则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仗义执言;比如无数次有人想从他那儿开具病假条或非常规用药的时候,他大发雷霆;比如遇到毫不相识,慕名而来找他寻医问药的农民,他会把自己身上的工资送出去,以至于一大家子人的口粮都成了问题。

和外公、父亲一样,蒋琦长大后也穿上了白大褂。

2014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两院合并。领导找蒋琦,希望他组建麻醉科蒋琦回忆,当时进入新科室的时候条件艰苦,每天会不定时停水,连续几天没有一台手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当年姥爷在创建370医院新科室时,遇到的困难肯定比我还多。”现在,他成长为襄阳一医院西区手术室副主任。

 

3。全家11人自愿捐献器官

 

2018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蒋琦一家共11人集体给党献上一份生日礼物:柴继红和老伴蒋克昌,蒋琦一家三口,加上兄弟姐妹及其家人,共11人在器官捐献协议上签名,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蒋琦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深知一个器官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患者,更是一个甚至几个家庭。他很早就跟妻子交代:如果我万一不测,不要做过度抢救,趁器官质量比较高的时候尽早处置。

11人中有6名党员,党龄最长的达50年,可以说已经是“支部建在家里”了。蒋琦说,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建党节这天完成了仪式。蒋琦的儿子当时才13岁。长辈们希望讲奉献的良好家风在他的身上继续传递。

(原载2021年6月1日《楚天都市报》)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