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科室动态详细

夏日“蚊”险预警:登革热的那些事,你必须知道!

2025-08-12 11:15管理员

夏日傍晚,一阵蚊虫叮咬后,你是否曾担心“会不会染上登革热”?蚊虫活跃度飙升,登革热也进入高发期。这种听起来“遥远”的疾病,其实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帆和大家聊聊登革热的来龙去脉,教你科学防范。

一、登革热:蚊子“送”来的病毒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唯一的传播媒介是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这类蚊子喜欢在干净的积水中产卵,比如花盆托盘、闲置瓶罐、空调接水盘等,白天也会叮咬人,尤其活跃在清晨和傍晚。病毒进入人体后,通常会潜伏5-9天,之后突然“发难”。

典型症状有三个特点:高烧不退: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3-7天;“三痛”缠身表现:剧烈头痛、眼眶后疼痛、肌肉和关节痛(痛感像“骨头被拆开”);“三红”表现: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潮红,甚至出现皮疹。多数人症状较轻,1-2周可自愈,但少数人会进展为重症,出现皮下出血、呕血、休克等,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二、哪些人容易“中招”?

登革热没有特定易感人群,男女老少都可能被感染。但以下情况要格外警惕:

长期在户外工作或活动,被蚊子叮咬机会多的人;居住环境周边有积水、杂草、蚊虫孳生的人;近期去过东南亚、南美等登革热高发地区的人。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病毒有4种亚型,感染一种亚型后,下次可能感染其他亚型,而二次感染重症风险更高。

三、怀疑感染,这样做能早发现

登革热早期症状和感冒、流感相似,容易混淆。如果出现高烧,且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发病前14天内被蚊子叮咬过,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区;

同时伴有“三痛”“三红”或皮疹、出血(如流鼻血、牙龈出血);身边有人确诊登革热,自己也出现类似症状。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判断,开具相应检测项目到检验科进行检查确诊。

四、预防登革热,关键在“防蚊”

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药,也没有可广泛使用的疫苗,防蚊灭蚊是唯一办法。记住这几点:

1.清理积水,让蚊子“无家可归”。每周清理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积水,不留死水;鱼缸、水培植物每周换一次水,冲洗容器内壁;

2.做好防护,不让蚊子“近身”。室内安装纱窗、蚊帐,睡觉前检查是否有蚊子;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清晨、傍晚去草丛、树荫等地方。

3.发现病例,及时阻断传播。若家人确诊登革热,患者应在家休息,使用蚊帐或驱蚊剂避免被蚊子再次叮咬(防止病毒通过蚊子传给他人);社区出现病例时,配合物业或疾控部门开展灭蚊行动。

登革热虽可怕,但只要做好“防蚊”这一步,就能大幅降低风险。夏日防虫,从清理家门口的一盆积水开始,别让蚊子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检验科:柯安琪、乾珍)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