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历史沿革

2017-07-31 11:43管理员

大众医院(1949~1950)

1948年襄樊解放,此时百废待举,襄阳专署副专员余益奄指示,要求恢复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并提出建立一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公立医院(因当时只有私人诊所和教会医院),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问题,故命名为大众医院(院址设在现医院所在地)。决定由县政府秘书许万里主持筹建工作,并选举许万里为董事长,研究集资办院和各界人士募捐问题。王之争代表政府请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工商界知名人士赵家骥具体筹办。经过三个月的筹备建设,大众医院于1949年8月1日正式开诊,9月1日开始收住病人。赵家骥任院长、李宗诚任主任,县政府派尹化民到医院负责党务工作。

大众医院成立初期,有业务用房9间(其中病房5间、手术室2间、挂号收费1间、药房1间),设有门诊,日门诊量达20~60人次。设病床20床,全院工作人员18人,年底增至25人。主要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外伤缝合、痔核、肛漏管等小手术。医疗器械仅有血压表、止血钳、持针器等。消毒最初用铁锅煮,以后改用小型自制手提消毒器。

襄樊市人民医院(1950~1981)

1950年5月,襄樊实行县、市分家,许万里任襄樊市副市长。由于许万里任大众医院董事长,因此把大众医院纳入襄樊市管理。同年8月大众医院更名为襄樊市人民医院。为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的的问题,在樊城前街官码头附近开设第一门诊部。

1952年,接收黄瑾保产院(职工7人);1953分别接收德来医院(职工7人)、方济医院(职工35人);1954年接收民船诊所(职工4人)。

襄樊市人民医院于1953年新建二层960㎡木楼作为病房,内外科首次分科。1954年成立理疗室。1955年设五官科门诊,建立X光室和妇产科(病床39张,工作人员10人)。1956年医院将接收教会医院后开设的三个门诊点的人员和设备物资收回医院,并建成二处四合院病房,病床增至140张。1957年,新建门诊396㎡(平房),内外科门诊开始分科接诊,并增设化验室、针灸室、中医诊断室、妇产科诊断治疗室、五官科诊断治疗室、门诊药房,成立了门诊部、总务股。1958年,建立门诊口腔科、手术室。手术室开展硬膜外麻醉、小儿基础麻醉;药局自办药厂、自制中西药。医院开办护士学校,为本院及襄樊市区医院培训护理专业人才。1959年,安装变压器1台,保证了医疗工作的正常用电。自制大型蒸馏器,开始生产大型输液。开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结束了小儿皮下输液的历史。

1961年,设牙科技工室、针灸室。1964年新建二栋计1406.3㎡的平房,作为内科、外科病房。1965年,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医院撤销第一门诊,全部人员及设备移交到望江卫生院。1966年10月成立小儿科,设病床45张。1967年新建门诊楼(三层)1717㎡。

1968年春,医院成立革委会。同年6月7日,因“文化大革命”两派武斗致2名职工死亡(即 “6.7”事件),导致部分职工上街游行,门诊停诊56天,病人被驱赶出院,病房关闭达二个多月。

1970年,五官科设独立病房,理疗室更名为新医科。1972年,总务股更名为总务科、医务室更名为医务科。门诊开设A超、心电图检查,并建立急诊单元,设立门诊小手术室,配备小手术器械,开展包皮、腋臭、小肿瘤、异物取出、外伤缝合、痔核等小手术。1973年,将二栋内外科病房(平房)改扩建为三层楼房,新增面积2812.6㎡,外科专业分设普外、脑外、胸外、骨外、泌外等专业小组。设中医病房,病床12张。1974年,成立保健科,开设皮肤病专科门诊。1975年五官科专业与牙科专业合并为一个科室。医院首次安装自来水管道,供应室开始用自来水洗涤医疗器械。1976年,口腔科全部人员和设备移交给新成立的襄樊市口腔医院,本院口腔疾病的诊疗业务就此停止。1977年,成立财务科。

1978年,医院取消革委会,恢复了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随着医疗技术趋于成熟,开始向二级专科发展。门诊扩大了服务范围,设立急诊值班室,各专业开始细分,门诊化验室分为生化室、细胞室、病理室;五官科分为眼科诊断室、耳鼻喉诊断室、治疗室、暗室、手术间;新医科分为诊断室、针灸治疗室、高频电疗室、低频电疗室、体疗室、光疗室、激光室;妇产科分为产检室、妇检室、治疗室、人流手术室;皮肤科分为冷冻室、换药室;外科分为骨外诊室、普外诊室、手术室、换药室;内科分诊断室、镜检室、肠道病室。口腔科停诊两年后今又重新开诊。成立核医学检验室。1979年,眼、耳鼻喉专业正式分开接诊。同年,经省市教育部门批准,医院成立全日制附属护士学校,党总支书记吴玉科兼校长。

1980年组建中医科;成立人事科、保卫科。1981年,护理管理工作从医务科分出,单独成立护理部。内科专业开始划分为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普内专业组。同年,医院开始向解放路以南发展,为建门诊大楼,征地9.05亩,于12月(五层)7816㎡门诊大楼动工建设。1981年全院职工4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1人。开放病床282张,年收治病人7825人次,门诊量281163人次,大中型手术4165例。

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1982~2008)

1982年6月,襄樊市人民医院更名为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升格为县团级单位。同年,大外科发展为两个独立病区:普外、胸外专业为外一科,脑外、骨外专业为外二科。1983年,成立传染科,设病床51张,并附设肠道门诊。手术室可同时开展6台手术。1984年9月,门诊大楼建成启用,急诊科实行24小时应诊。同年,一栋300㎡洗衣房建成启用,并配备洗衣机、甩干机、烘干设备。食堂开始承包经营。1985年,相继成立功能科、急诊科麻醉科、医疗设备科;大外科发展成三个独立病区:普外与脑外为外一科,展柜骨外独立建科为外二科,手外与泌外为外三科;大内科发展成三个独立病区:心、肾、血液为内一科,消化、呼吸为内二科,中医、内分泌、老年病为内三科(称干部病房)。1986年,医院附属护校合并到襄樊市二医院,教职工和教学设备全部移交。2月,医院成立红十字会。在全市率先购进高压氧舱治疗设备。1987年,中医专业从内三科分出独立建科。同年,开展纤支镜检查治疗业务。皮肤科开始设立病床7张。开设神经内科门诊、肠道门诊、法医门诊。党办、院办合并为院办。1988年,恢复口腔科;内分泌专业成立专业组;开设新生儿病房。1989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体外震波碎石中心和激光中心;成立血液透析室(人工肾室),离退休职工管理科、感染管理办公室、科教科。开设神经专业病房(设在内三科)。肿瘤、血液科为内五科,

1990年,成立审计科。建立19个专业专家门诊和长虹路开办便民门诊。开展免疫学专业。1991年,医院投资550万元,新建的一栋框架结构(八层)8700㎡的病房大楼正式启用,内设中心供氧系统。内科专业由三个病区发展成五个独立病区:神经专业为内一科,心、肾、血液专业为内二科,内分泌、老年病专业为内三科,消化、呼吸专业为内四科,肿瘤、血液专业为内五科;外科发展为六个专业、四个独立病区:普外专业为外一科,骨外专业为外二科,手、脑、心胸专业为外三科,泌外专业为外四科。同年,恢复党委办公室,成立宣传科、统战科(与党办合处办公)、病理科、高压氧舱科。同年11月,经襄樊市政府批准,襄樊市传染病院并入本院,为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同时医院撤销传染科。1991年开放病床556张,有16个病区和28个临床医技科室。1992年,在全市率先成立核磁共振室和肾病试验室,相继成立理疗科、胃镜室、纤支镜室、血液光量子治疗室、变态反应学检查室、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室、ICU、CCU室、康复病房、血浆室,血液肿瘤专业独立建科。同年,医院分别成为同济医科大学、武汉治金医学专科学校、湖北省职工医学专科学校的教学基地。医院确定创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并进入准备阶段。1993年,先后在春园路、南宫开设便民门诊。成立心导管室,CT正式投入使用。1994年,手外专业从外三科分出设独立病区为外五科。成立放疗中心、肝病专科、同位素室、经济管理办公室。1995年,为扩建内科病房,在门诊以南征地1.9亩。眼科专业独立建科(仍与五官科共用一个病区)。成立信息科、营养科。在创建“爱婴医院”工作中,将妇产科分为妇科和产科两个单独病区。1996年,医院获“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称号;医院成为湖北医科大学、展柜郧阳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烧伤、整形专业划归手外科。1997年,在全市率先成立“120”急救中心。第二次在门诊以南征地1.8亩。同年,医院计算机系统加入国际互联网,并开通互联网远程会诊和计算机收费业务。1998年,在省内地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技术治疗近视和散光(LASIK)手术。在襄樊地区率先引进伽码相机并开展核素显像技术。经上级批准,医院成为襄樊市红十字医院,成立信息科。1999年,新建的(六层)4600㎡内科二号楼投入使用,呼吸、消化、神经内科、心血管、血液肿瘤五个专业科室迁入该楼,心血管内科设独立病区,神经内科扩大为二个病区;内分泌与肾病专业合并为内分泌肾病科;眼科迁入外科楼10楼,设独立病区,全院病床先后更换成不锈钢病床。同年,购买原襄阳县人民武装部所在地面积8831㎡。

2000年,肛肠专业从普外科分出独立建科,并成立医疗保险办公室,机关办公实现计算机联网。2001年,参加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全国开展争创“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活动。医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院。脑外、胸外专业分开,各自设独立病区;心血管内科扩大为二个病区。开设儿童心理咨询门诊。2002年,新征土地12.882亩(内科2号楼以南至沿江大道间)。同年,医院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职能相近,业务重叠的行政科室进行精简合并,将原来的22个精简合并为17个,撤销信息科,纪委办公室与审计科合并为监审科、感染办并入护理部、共青团并入党委办公室;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肾病科各自设独立病区;中医科与肝病科合并为中西医结合科。医院相继成立“襄樊市企业家健康驿站”、“劳模健康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开通医保网络微机结算业务。同年6月,传染病分院从本院分出并恢复其襄樊市传染病医院名称。2003年,随着微创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开展,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襄樊市微创诊疗中心”。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成为首批“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在呼吸内科设外宾病房。2004年,成立疼痛科,撤销理疗科。对门急诊楼进行改扩建,同年 7月,在内科2号楼以南新建的28层、41000㎡的综合病房大楼动工建设。中华医院协会授予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2005年,门诊药品收费划价实行收费合一,减少了病人排队时间。中华脊柱教育中心确定在本院成立 “湖北脊柱微创培训中心”; 鄂西北首家癫痫病治疗中心在本院成立(神经内科承担)。2006年,医院再次精简机关职能科室,将17个职能科室精简为14个,党办、院办合并为党政办,医务科、教科合并为医教科,工会、离退休职工管理科合并为群工部,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同年,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急诊科病理科被确定为“襄樊市重点专科”,珠宝展柜神经内科再度评为省级重点专科。10月,将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合并为放射科。12月,医院投资在高新区开办的紫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诊。2007年,建立贵宾病房。消化、肾病内科被省卫生厅授予2007年~2010年度“湖北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并被市卫生局确定为“襄樊市甲类重点专科”。

2008年3月,新建28层综合病房大楼正式启用,贵宾病房设独立病区;普外科扩大为二个病区,并恢复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放疗中心与肿肿瘤科合并。至2008年,医院已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等七所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医院、实习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科研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湖北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湖北省脊柱微创培训中心,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际爱婴医院、红十字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至2008年医院占地面积7万㎡,建筑面积14万㎡,其中业务用房面积8万㎡。全院职工1440人(含招聘职工33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64人,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150人、中级职称366人、初级职称607人,博士8人、硕士75人、本科学历520人。9名专家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全院离退休人员268人。

全院设有职能科室15个(党政办、医教科、护理部、感染管理办、人事科、监审科、医保办、门诊办、质控办、群工部、对外协作部、保卫科、总务科、设备科、财务科);临床科室26个(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疼痛科、贵宾病房、ICU、小儿科皮肤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手外科、肛肠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急诊科、手术室);医技科室6个(放射科药学部检验科、核医学、病理科、功能科);门诊科室2个(门诊外科、体检中心)等34个专科,30个病区。开放床位1050张,年门诊量61万人次,年手术量7619人次,年出院病人3.1万人次。(院志办/提供)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