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医教协同谋发展 白衣育人桃李香
2020-12-04 00:00
医教协同谋发展 白衣育人桃李香
——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研究生教育生动实践
全媒体记者 韩犁夫 实习生 李诗帆 通讯员 龚波
如果说治病救人,是一家医院的职责和使命,那么开展研究生教育,则体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新时代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2011年,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6000万元建设教学大楼,组建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简称第四临床学院),开启本科生教育;2014年,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市唯一具有独立培养研究生和留学研究生资质的医学院。
6年来,一批又一批研究生从第四临床学院毕业。与此同时,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契机,搭建科研平台,深化医教协同,推动医生业务能力和医院临床水平的双提升。
既培养人才又吸纳人才
今年9月,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2020级硕士研究生开班仪式,65名研究生进入第四临床学院学习,招生数量创下新高。据第四临床学院教学办主任周静然介绍,目前,学院在读研究生已达135人。
6年前,第四临床学院首届研究生只有3人。尽管人数少,但学院依旧非常重视,不仅根据国家政策全免学费,连住宿费也一并免除。这项政策,第四临床学院坚持至今。
6年间,第四临床学院研究生教育硕果累累,至今已有36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含8名外国留学生)。
第四临床学院不仅培养研究生人才,也助力医院根据建设发展水平,主动吸纳人才。
刘诗月是第四临床学院2017级研究生,临近考研时,她对选择专业产生了犹豫。
当时,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正在加快建设,急需大量研究生人才。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第四临床学院院长张敏建议刘诗月:“选肿瘤学专业,未来努力留在本院工作。”刘诗月被张敏的建议打动,她深入思考后决定,报考肿瘤学专业的研究生。“目前,已有18名本校培养的研究生留院工作,涵盖肿瘤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放射影像科等。”第四临床学院副院长苏仁意说,研究生教育,为医院的人才团队建设提供丰富的渠道。
既传授知识又提升能力
培养硕士研究生,首先要培养硕士生导师。
张敏介绍,为了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医生参与教学,学院不仅发放教学津贴,医院也将教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医生职称晋升和科室绩效管理的考核中。2014年,第四临床学院共有硕士生导师17人,此后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67人。
医教双修,促进了医生业务能力的提升。
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焦蓉,从事教学工作已有10年。2011年,焦蓉成为第四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学秘书,负责临床科室和医学院教学之间的协调工作。
2013年,焦蓉开始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讲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知识。2014年,焦蓉成为儿科副主任,主管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当年,她成为硕士生导师。2016年,焦蓉出任儿科主任,同时成为儿科学教研室的主任。2020年,她晋升为第四临床学院副院长。9年来,焦蓉的临床和教学水平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优异成绩。“为回答学生的问题,我会连夜查资料、做研究,因此,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焦蓉说,作为老师,需要对疾病作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研究,这有力促进了业务能力的提升。
既勤于科研又学以致用
开展研究生教育,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2014年,为提升第四临床学院的办学条件,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中心实验室。留英博士、湖北医药学院副教授桑明被引进至襄阳,主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2016年3月,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投入使用。
以实验室为平台,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更上一层楼。2015级神经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方星,利用实验室开展肠道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了找出肠道微生态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机制,方星在两年内收集了300多份临床患者的大便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星研究生毕业后,考取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成为医学博士生。
让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是第四临床学院师生间的共识。
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裴斌教授,带领多名研究生开展体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中心实验室吸引了28位脱产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11位平台工作人员,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一系列的科研进展。今年10月,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6篇SCI论文,成为医院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的“孵化器”。
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廉凯表示,研究生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全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规范,增强了医院“硬核”竞争力,有力推动医院在“打造汉江流域区域医疗中心、跻身全国地市级医院一流方阵”的目标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