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破译“孤独密码”,“折翼天使”也能闪闪发光

2024-10-14 09:25管理员

【本网讯】“粑粑”也能治病?你没听错将健康人群便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不仅能治疗肠道疾病,还能打败耐药的超级细菌,甚至对肠道以外如脑部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其中就包括抑郁症、焦虑症以及自闭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岁的自闭症患儿实施粪菌移植治疗。

7岁男孩4年前确诊为自闭症

今年7岁的小明(化名)是一名自闭症儿童。

早在3岁那年,他的父母便注意到他与同龄孩子的不同。他不像同龄男孩那样活泼好动,总是喜欢独处,也不爱说话。父母便带他去武汉看病,最后被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闭症。

小明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能说出简单的词汇,对名字的呼唤没有反应,害怕与人对视,对社交活动缺乏兴趣,专注力差,且难以遵守规则。饮食方面,小明也偏食严重,喜欢吃肉类。

小明的家长因此操碎了心,爷爷更是寸步不离地照顾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孙子。尽管家人带着他在武汉接受了多次治疗,但小明的病情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孤独症患儿菌群失衡

今年9月,小明的爸爸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得知,肠道菌群移植可治疗儿童自闭症。虽然心存疑虑,但爸爸还是决定带着小明前来尝试这一疗法。

儿童保健科主任鲍春接诊了小明。鲍春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检查,再次确认了小明的自闭症症状,并对他进行常规体检和肠道菌群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小明的肠道菌群总体评分、多样性以及有益菌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同时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菌群失调,提示小明可以考虑肠道菌群移植。

鲍春介绍,菌群移植难点在于粪菌的宏基因配对,需根据每个患儿的肠道菌群情况,通过供体筛选、菌液提取、菌液的制备、精准化供体—受体配型等系列标准化操作后得到相应的菌液,并冷冻在-80℃冰箱。移植前再对菌液进行复苏,最后通过结肠镜将菌液注入患儿肠道内,“植”在特定的位置。

 

肠镜下菌群移植,让小明不再孤独

在充分了解小明的病情和检测结果后,副院长、儿科学科带头人焦蓉,儿保科主任鲍春儿科副主任芳菲带领医疗团队,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菌群移植治疗方案。

芳菲介绍,经结肠镜移植的方式可以提供更有活力的肠菌,显著提高临床效率,该移植方式已成为安全的菌群移植途径,是儿童首选移植方式。早在2022年9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已通过菌群移植成功治疗便秘患者。小明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首例通过菌群移植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患者。

经过精心的准备,10月10日上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PICU内镜中心,刚从-80℃冰箱里“复苏”的菌液,在儿科消化内镜团队精准操作下,通过肠镜注入患儿肠道内指定部位,成功将健康的肠道菌群移植到了小明的体内。

接下来,医生还将为小明在5天内分次注入菌液。1个月后,通过服用肠菌胶囊进行第2疗程的巩固治疗。这一疗法为小明未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王君、李季、陈文)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