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周佩洋:守护生命健康的“铅衣战士”
2016-03-17 00:00
楚天快报讯 楚天快报记者张伟通讯员龚波
铅衣是一种特殊的服饰。它可通过屏蔽射线,使患者在做身体检查时的伤害降到最低。而对于医生来说,在医院为患者检查诊治疾病的时候,穿上铅衣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射线对自己的伤害减到最少。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十佳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周佩洋博士,就是患者和同事们公认的“铅衣战士”。他为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时,就需要穿上30多斤重的铅衣,在各个手术间忙碌地穿梭,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身披铅衣与死神赛跑
作为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周佩洋早在2009年就开始进入介入室,他的目的是将之前辛苦3年的脑血管造影及介入诊疗的研究生理论知识投入实践中,造福患者。
众所周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是要长时间暴露在X线环境中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而X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上手术前就要穿上铅衣,这样就对人的体力脑力都是严峻的考验。
见到周佩洋时,他穿着一件一直到脚脖的铅衣,刚从介入室出来,显得十分笨重。而当他脱下铅衣时,额头上沁满了细密的汗珠。他告诉记者,由于手术时间长,又暴露在X光下,往往一天连轴转下来,胳膊累得抬不起来,脚麻的移不了步,甚至连手指都是僵的。
穿上这身铅衣,30多斤的重物套在身上,瞬间感觉整个人都被压实了,喘气都有些困难。“普通人穿一会儿就承受不了了,更不要说是长时间站立着工作。而我们,都早已经习惯了。”周佩洋笑笑说。
据不完全统计,周佩洋每年独立完成脑血管造影术200余台,脑血管介入治疗100余台,平均每周都有10台手术。“除了这些,有时的配合治疗、科研学术都需在介入室完成,他一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当他身披铅衣,在X光下默默地快速高效地为患者打开生命绿色通道时,就是一名勇敢无畏的铅衣战士。”王普清主任医师评价道。
孜孜不倦向深度耕耘
做好手术顶多算个良匠,要想成为引领介入治疗的良将,还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研究做基础。作为科室副主任,周佩洋深谙这一道理。
大凡了解周佩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工作狂。为了工作他废寝忘食,为了工作他孜孜不倦,向所攻领域的深度耕耘。
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周佩洋经常告诫自己,没有天生的成功,只有后天的努力。为此,在日常的业务工作中,他除了突出的临床能力外,还注重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他的办公室里,摆着各种专业期刊杂志,办公桌上的论文稿件堆积如小山一般。只要有一点儿时间,他都会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认真背记领会,将前沿理论学术成果入脑入心。
前不久,他翻阅某期刊时,为了一个理论学术上的疑问,先后多次打电话与作者进行交流,彼此广泛深入地探讨业务,一来二往,两人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科研,给了周佩洋前行的动力,也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截至目前,周佩洋发表了2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4篇;主持及参与襄阳市科技局基金项目6项,湖北省教育厅及卫生厅基金项目2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襄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内领先成果5项,国际先进及领先成果各1项,个人专利发明5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他的倡议下,由神经内科主办的“神经介入隆中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对周边地区的神经介入技术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作用。
忠诚坚守为生命护航
周佩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谦虚而稳重。在同事们的评价中,他则是一位才学兼备、胸怀大爱、恪守医德的好医生。
今年1月,家住樊城区63岁的徐大妈因不明原因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还伴有双眼视物不清。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徐大妈的颅内潜藏着一个巨大的动脉瘤,如乒乓球般大小。这个结果,连接诊的医师周佩洋都有些吃惊:这么大的动脉瘤居然没破裂,这在临床上是罕见的。
周佩洋称,颅内动脉瘤是由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所致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是临床上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一般直径超过10mm的称之为大型动脉瘤。而通过动脉造影显示,徐大妈脑内的动脉瘤直径竟然达到28mm,是正常血管的7倍粗。
面对手术难度大,风险大的现状,周佩洋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进行科学论证后,实施了动脉瘤微弹簧圈填塞术。无影灯下,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的坚持,周佩洋终于完成手术。直到基本康复,徐大妈才得知自己当初病情的危险程度,直呼“命大”的同时,对周佩洋的医术感激不已。
在周佩洋的医学道路上,他用忠诚为患者的生命护航。同样的疾病,不同患者的治疗方式各不相同。每次手术前,周佩洋都要仔细分析造影图像,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材料的选择、手术的时机等方面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对手术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一一做出应对预案,用实际行动呵护患者健康。
因为勤奋,所以成功。周佩洋用“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准则,用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和人格魅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如今,作为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市神经病学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特约编辑,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他先后获得襄阳市青年技术岗位能手、襄阳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襄阳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用行动践行着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湖北日报网 http://xy.cnhubei.com/xysyyy/ldmf/201711/t4031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