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说病” 医者仁心 2017年“襄阳楷模”年度人物聂继光
2018-04-13 00:00
《襄阳晚报》数字报 > 2018年04月12日 > 4版-特别报道 > 正文
“画图说病” 医者仁心
——记2017年“襄阳楷模”年度人物、医生聂继光
2018年04月12日 李睿 本报 热度:1231
“画图说病”
□全媒体记者李睿文/摄
他不是画家,43年来却画了上万张医学草图;他不是演讲家,但他所讲的话,总让患者心悦诚服,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这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聂继光被评为“中国好人”时的颁奖词。
画图讲解病情
在聂继光办公桌上有一份旧病历,他在上面画了各种简易解剖图谱——肠道结构、阑尾位置、肝胆构成等。“来看病的患者有老有少,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你说的话,他们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你讲医学术语,他们就更不懂了。”聂继光说。
养成“画图说病”的习惯,要从聂继光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经历讲起。
那时,他是普外科手术医生,按照惯例要在术前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案。有位患者生病后非常难受,又听不懂医生、护士讲的专业内容,过于紧张的他怎么也不肯配合手术。聂继光灵光一现,掏出纸笔画了一张草图,从器官的位置、病变的位置,到如何切除、缝合,对照着草图给患者讲了一遍,对方听明白了,积极配合了手术。“医生有义务让病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不能用专业术语来敷衍他们。每位患者和家属就诊时都很担心,耐心介绍治疗方案,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也有利于他们配合医生治疗。”聂继光说。
这之后,发现画图讲解的效果不错,他总是随身携带纸笔,慢慢形成了“既动口又动手”的习惯。43年来,他一共画了一万多张图。“普外科收治的大多是病情重、情况紧急的患者,医生需要在短时间内讲清楚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手术内容,沟通方式非常关键。”作为他多年的同事,普外科护士长王玲见证了聂继光无数次画图讲解与患者沟通的情景。
一图解开心结
拿出笔,画出简图,向病人解释清楚——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但对病人来说,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去年2月,聂继光接到了双沟居民王女士的拜年电话,只为感谢他多年前的救命之恩。
1995年,新婚不久的王女士因左下腹疼痛,找到聂继光问诊。经检查,她被确诊为结肠癌。
当时,王女士和亲友都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在聂继光为她诊治时,背负着沉重包袱的她情绪失控,泣不成声。
聂继光一边安抚她和家属,一边现场绘出了病变部位和手术方法。“癌症不是不治之症,你还年轻,身体恢复能力强,我们仔细研究手术方案,是有完全康复的希望的。我们一起来努力,好吗?”
听了他的一席话,又反复看了那幅手术草图,王女士想通了:“做了手术可能还有一线希望,而不做手术就没有一点希望。”
手术非常成功。20多年过去了,癌细胞不仅没有发现有转移,她还先后生了一对儿女,如今的生活幸福美满。
聂继光说,他绘一幅草图,可能也就轻轻几笔一勾,顶多也就一两分钟,但它可能挽救的是一位病人,甚至是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
各方为他点赞
现在,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很多年轻医生都跟着聂继光采用了“画图说病”的方式。这其中,就有他的女儿、该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聂美玲。
谈到父亲,聂美玲更多的是敬佩。她说,父亲三年前就已经退休,但他又主动申请返聘。他从周一至周六坐门诊,家中无论有什么事也不耽误看病,工作起来仍有“火热的激情”。“虽然60多岁了,但我身体还好,可以坐门诊,再多治疗一些病人,为医院多作一点贡献。”聂继光仍然坚持每天八点半上班,一天要看近30个病人。
现在,聂美玲像父亲一样,每天在病房中忙碌,一个人要负责十几个住院病人。遇到重病患者,在病房一待就是好几天,可她没有丝毫怨言。聂美玲告诉记者:“父亲四十多年都是如此,我也能行,还要争取比父亲干得更好。”
聂继光的医德医术不仅为患者带去了健康和希望,更如一粒粒种子,将“医者仁心”传递给年轻医生。“像他这样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责任心,尊重患者,体谅患者,这样的医生一定会受患者尊重。”王玲说。
去年,他先后被评为“荆楚楷模”“中国好人”,今年年初评为2017年“襄阳楷模”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