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襄阳日报》“患者以性命相托,我们必全力以赴”
2021-08-19 00:00
《襄阳日报》数字报 > 2021年08月19日 > 5版-民生 > 正文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听听医学博士们的从医故事——
“患者以性命相托,我们必全力以赴”
图为80后医学博士张鹏程(右)和同事正为患者手术
全媒体记者 朱月皎
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直面生死的职业。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值此之际,记者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三位“60后”“70后”“80后”医学博士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故事。
“80后”张鹏程:
危难时刻勇担当
2020年2月12日晚上10点多,一名65岁的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因右大腿骨折入院。患者既往有基础病,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嘴唇紫绀,急需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此操作意味着大量气溶胶渗出,极易发生感染。当时刚入党的张鹏程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危险任务“抢”了过去,通过视频远程连线专家组协作给病人上呼吸机。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他又连线骨科专家,对患者右大腿骨折处进行牵引加固定。
忙完这一切走出隔离病区,张鹏程的贴身衣物已经湿透,不时袭来阵阵凉意。看着漆黑的窗外,他做出了决定——到阳性隔离区救治重症患者,直至所有人出院。
2016年初,刚从武汉进修回来的张鹏程遇到一例双侧甲状腺有肿物的患者,就诊时已出现气管受压表现,呼吸稍困难。张鹏程立刻收集检查资料,组织全科讨论,请教省里专家,最终为患者解除痛苦。近一年来,张鹏程的团队已完成了多例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无一例出现不良并发症。“让患者不仅看好病,更有尊严地活着。”带这个信念,目前,张鹏程已掌握甲状腺乳腺科疾病的微创与腔镜治疗手段,以及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等前沿技术。
“70后”焦蓉:
身挑医教研“三担”
“2011年,我们为一个重度窒息、宫内感染、重度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去年,为救全国年龄最小的危重症新冠肺炎儿童患者朋朋,我和团队不停调整药物用量和辅助治疗措施……”一讲起小患者,焦蓉就滔滔不绝。
在医院,除了儿科主任,焦蓉的身份还是老师。2014年,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这一年,她成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她的学生刘月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SCI论文。截至目前,她共带了9名硕士研究生,6人在读。
医疗、教学、科研是大型综合医院发展的三大支柱,在肩挑“医教”两担的同时,焦蓉不忘带领团队科研攻关。2016年,医院儿科被评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医院新生儿科被评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医院儿童保健科被评为湖北省早期发展示范基地……“身上这身白衣,承载着责任和所有人的希望。”焦蓉说,“我时刻不忘医者誓言:患者以性命相托,我们必全力以赴。”
“60后”王普清:
发挥“传帮带”作用
当下,“70后”“80后”日益成为医院的中流砥柱,他们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前辈帮助。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普清正是这样一位“带头大哥”。
1996年,作为引进人才的王普清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并牵头成立襄阳市帕金森病病友会。两年后,他牵头的《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临床研究》立项申报,其中提出的“脑梗死进展时间窗”概念,纠正了临床医生过去的一些陈旧观念。研究成果经推广后,大大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度。2016年,这项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普清发挥“传帮带”作用,按照每一位青年医生的专长,协助他们确定专业方向,并轮流派出学习和深造。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助推科室发展。目前,神经内科已连续四轮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医务科科长樊武峰介绍,目前,医院共有博士后3人,博士50多人,高级职称404人,此外,医院还有硕士678人、硕士生导师63人、正副教授44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0人,“隆中名医”19人,“中医名师”1人。这些高学历人才正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