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远程会诊 千里“医”线牵
2022-08-19 00:00
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为藏族老村医旺久(左二)远程会诊 谭志彬摄
□通讯员龚波 刘晓东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实习生吴梦婷
7月18日16时,气温16摄氏度,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援藏医疗队(以下简称援藏医疗队)在琼结县经历第一场雨,对面的山上已经下起了雪。望着连绵的雪山,刚刚适应气喘、胸闷、头痛等高原反应的新队员们,紧握“对口帮扶”的接力棒,正书写着这一个五年的故事。
8月11日19点43分,队长谭志彬刚刚结束了在村里的医疗工作,准备返回琼结县。由于身在海拔4300米的加麻乡特日村,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电话那头的他一直气喘吁吁,说久了,还会喘息几声。
专家组团为藏族老村医云上会诊
进藏一个多月来,藏族老村医旺久成了谭志彬最挂念的人。
7月24日,援藏医疗队在加麻乡开始了进藏后的首次巡诊。
巡诊到白松村时,村医旺久向队员们介绍着当地村民的健康档案。临走前,他带着充满期许的眼神,告诉队员们,他有白内障、关节炎,也想治病。
握着这位老村医颤抖的双手,谭志彬意识到,他或许还患有帕金森。
由于还要到下一个村巡诊,谭志彬承诺旺久,一定会用最好的医疗资源给他治病。那一刻,谭志彬看到了这位老村医眼里的泪与光。穿着布鞋的旺久坚持送队员们到门口,天上正在下雨,任凭雨点打湿布鞋,老人使劲儿挥手向队员们告别。
5天后,援藏医疗队再上加麻乡巡诊。趁着中午休息间隙,谭志彬带着队员和琼结县卫健委工作人员一起再到白松村,拜访了这位老村医。
琼结县卫健委副主任格桑多吉介绍道,这位村医工作48年,一直将村民的健康放在首位,可自己的病却一拖再拖。一份份工整的村民健康档案和处方单里,彰显着这位老村医的专业与坚守。
次日上午10点半,援藏医疗队通过信息系统远程连线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专家团队,对旺久诊断并制定了治疗方案。
两天的对症治疗后,旺久的症状得到控制和好转。
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雪域高原
和这位村医一样,31岁的卓玛(化名)也是远程会诊的受益者。
7月底,31岁的卓玛因左上肢外伤前往琼结县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被初步诊断为左侧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住院进一步检查后,医生发现该患者血糖达到16mmol/L,远高于正常值,最终卓玛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肝功能损害。
在雪域高原,糖尿病以及肝功能损害带来的风险远大于低海拔地区。虽通过琼结县卫生服务中心救治,病情得到控制,但为减少甚至杜绝并发症的发生,该中心通过连线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为患者确立了长期的诊疗方案。
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邢利民表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一直是西藏人民的就医难点。通过网络实时会诊,先进的医疗资源便能跨越千里,惠及雪域高原。
据悉,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已开通多年,团队在带来先进医疗理念的同时,通过将疾病治疗前移、精准防治及出院随访等方式,为当地患者提供服务。
邢利民表示,如今,远程系统还从会诊延伸到了教育,襄阳专家团队会定期为琼结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授课,旨在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变“输血”为“造血”,为雪域高原打造一支真正带不走的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