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眼健康 构筑“新防线”
□通讯员龚波 陈文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去年7月2日,襄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下称中心)落户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一年来,按照“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家庭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总体策略,中心加紧建设“筛、防、管、治、研”一体化的全流程近视防控中心网络体系,通过分级服务与分片实施,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实现近视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旨在构建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网。
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这个中心,探访如何科学防控,帮助儿童、青少年远离“小眼镜”。
预防近视,三级防控
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当前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影响健康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为此,湖北省政府“323”攻坚行动将青少年近视防控列为重点工作。
近一年来,中心制定制度、完善架构,并积极推进市、县、乡三级近视防控体系建设。
去年9月16日,中心举办了“襄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培训班”,城区及各县(市)二级近视防控中心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近40人参加培训。
去年11月19日-20日,中心派出专业眼科团队,前往保康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保康县人民医院),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工作进行督导和技术帮扶,为保康一中700余名学生进行近视检测。
中心负责人、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殷晖介绍,目前,二级近视防控中心已覆盖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三级近视防控中心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目前,枣阳、宜城、老河口已初具规模。
此外,中心还协助市卫健委成立专家库,组建近视防控科普宣教讲师团,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等活动。
截至目前,中心共组织各种培训20余场、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
关口前移,建档跟踪
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近视筛查中,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发病率比2020年下降了0.37%,但距离到2025年近视防控率控制在48.2%的目标还有差距。
近视防控,以防为主。那么,如何实现科学防控?
“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档案,意义重大。”殷晖表示,眼健康档案可连续、动态监测儿童、青少年眼部情况,帮助医生第一时间发现各种眼问题,并根据孩子的远视储备情况,及时干预,减缓近视发展。
在校园筛查中,家长们常常会反映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小学时测视力为5.0,可刚上初中就近视了。
对此,殷晖表示,问题正是出在“远视储备”上。衡量一个孩子是否近视或者出现近视的风险有多大,不仅要看视力,还要进行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多项视觉发育指标的综合评估。而现实中,家长们往往只关心孩子的视力度数,却忽略了与近视息息相关的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也叫生理屈光度,即正常人出生自带的视力储备值。随着年龄增大,该储备值会逐年降低。正常来看,3-4岁远视+2.00D以内,4-5岁远视+1.50D以内,6-8岁远视+1.00D以内。
若在相应年纪没有了远视储备,或远视储备低于正常值,意味着其正视化过程太快,将很快发育成为正视,继而会形成近视。
为此,殷晖表示,当小学阶段儿童的远视储备下降到100度附近时,就应列为严格管控对象。
而要掌握、把控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和全面的视力发育状况,一份跟踪性的眼健康档案不可或缺。
鉴于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的趋势,中心正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至幼儿园和学龄前期,并多渠道推广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
三方联动,分片实施
市第一人民医院“323”攻坚行动办公室负责人高淑平表示,要营造人人参与、及时防控的氛围,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要通力合作,实现医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动,建立包括卫生健康部门、家庭、学校、医院、教育部门在内的“五位一体”近视防控体系。
目前,市卫健委正联合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学校、家庭,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教学环境照明采光监测、定期视力筛查、规范视力不良治疗、加强近视防治宣传、完善视力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全市近视防控体系。
殷晖介绍,由于目前人手紧张,中心制订了《襄阳市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分片实施方案》,即在全市划分片区,通过联合片区内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一起进校园,保证视力筛查工作的落实落地。
作为青少年视力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殷晖建议,家长要培养学生科学用眼、健康用眼的良好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要在采光良好、光线充足的环境下阅读;摄入均衡的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孩子每天至少两小时的户外活动。
暑假即将到来,殷晖提醒,假期是近视高发期,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眼健康,一旦发现孩子有视力下降、眯眼、眨眼、揉眼睛等问题,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原载《襄阳晚报》2022年6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