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快报》胸痛救治延伸“家门口” 织密襄阳胸痛“救治网”

2022-04-22 00:00

胸痛救治延伸“家门口” 织密襄阳胸痛“救治网”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救治单元下沉6个乡镇

 

 

楚天快报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龚波 陈文

 

■对于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不过,对于住在乡村的患者而言,极有可能在诊治、送医时耽误宝贵的救治时间。

 

今年2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太平店中心卫生院签订胸痛联合救治协议书,率先将胸痛救治单元延伸到乡镇。截至目前,已有6家基层卫生院相继成为胸痛救治单元。

胸痛救治单元如何与市区“胸痛中心”联动?乡村患者是否受益?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太平店到市区

患者经历“生死时速”

4月18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听邱大爷讲述了自己经历的“生死时速”。

邱大爷72岁,患有冠心病,家住樊城区太平店镇。3月29日,他上厕所时突感胸痛。第二天上午9时,老伴带他前往太平店中心卫生院就诊。

了解情况后,卫生院医生万文斌立即对老人做了心电图检查。10分钟内,万文斌将检查结果发送至“襄阳一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

“请老师看看这个”“请发全导联图”……1分钟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值班人员回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接到回复后,卫生院立即联系120急救车。与此同时,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启动“绿色通道”。

上午9时50分,邱大爷转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患者直达心导管室,介入手术组早已待机准备到位。邱大爷被抬上手术台,局部麻醉、穿刺血管、送入导管、冠脉造影……很快,血管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扩张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并植入支架,成功开通血管。

上午10时25分,一条站在死亡边缘的生命被及时拉了回来,手术仅耗时35分钟。

“在接诊中发现,在农村发病的患者往往耽搁了更长的时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胸痛中心323攻坚行动负责人黎晓兰说,为了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胸痛患者的识别能力及规范救治能力,该院正积极构建并推广“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县级基层胸痛中心—乡镇胸痛单元—村卫生室”的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开创襄阳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新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是可致死性胸痛疾病之一。黎晓兰介绍,在120分钟内开通血管,绝大部分心肌可避免坏死。目前,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从患者到达医院到开通血管,时间平均在40分钟至60分钟。

救治单元下沉乡镇

赢得黄金时间窗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早在2007年5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率先创立了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先后与12家医院建立网络心电中心。2016年7月,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一方面在院内优化流程,一方面在院外整合资源。”黎晓兰介绍,目前,该院已建立胸痛救治快速响应机制,创造了从接诊到开通血管12分钟的时间纪录。同时,该院在胸痛救治方面多年积累,有能力、有信心和所有签署协议的基层医疗单位通力合作,护佑生命。

今年2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市卫健委、樊城区卫健局的支持下,与太平店中心卫生院签订胸痛联合救治协议书,率先将胸痛救治单元延伸到乡镇。随后,朱坡、竹条、牛首、柿铺、王寨等区域的5家基层卫生院相继成为胸痛救治单元。

“要让基层医生了解胸痛,知道如何快速诊断,并且我们可通过微信群进行24小时交流。”黎晓兰介绍,几个月来,该院为基层救治单元提供了专项支持,通过专家走基层、会诊指导、开展心血管疾病诊治继续教育培训、接受医生进修等多种形式,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乡镇卫生院,一旦遇到急危重症患者,可立即实施转诊。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其救治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2小时以内。如果早诊断、早治疗,将减少患者发病后的救治延误。黎晓兰说,该院在襄阳率先开通胸痛诊疗绿色通道,并作为国家级胸痛诊疗中心,在乡镇创建胸痛救治单元,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救治效率。此举将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对于降低病死率和提高心梗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

(《楚天快报》2022年4月22日)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