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大道如砥踏歌行 “神”采飞扬著华章

2024-11-04 08:18管理员

大道如砥踏歌行        “神”采飞扬著华章

——写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之际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

周佩洋博士入选“2023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

医务部主任、神经重症亚专业负责人、医学博士杨军(右三)带领医务人员查房。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王普清(右一)带领医务人员查房。

通讯员 龚波 宁婧 王洁 文/摄

生命弥足珍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从未放弃过与疾病的较量,总有一群人在为之不断努力探索、积累、传承、创新,从身先士卒到奋斗不息,从一片空白到灿烂生辉。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支“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神经内科团队,三十三年行而不辍,守正创新,用敢为人先的勇气刻下盛世序章,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续写骄傲荣光。

日前,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强大的专家人才团队、突出的学科优势及优质高效的服务,正式获批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成为湖北省市州同行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科室,获得国家500万元经费支持。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该院神经内科在专业发展和技术能力上卓越表现的认可,也彰显了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领先地位。

——守初心

薪火相传 点亮信仰之炬

在空白处留下足迹,在追寻中迸发启程,闪光群像无声讲述动人的故事,医者担当留下成长的风向标。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1991年9月,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现为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迎来一次重要的科室分化与革新,神经内科由内三科分立而出,经验丰富的黄本友医生担任科室主任,王如云担任护士长,在该院现康乐楼一楼,开启神经内科的新篇章。

1999年2月,随着该院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建的内科二号楼(现康安楼)投入使用。神经内科借此东风,迎来一次跨越式发展。科室迁入新楼后,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增设至两个病区,床位数增加至约80张。

回首神经内科的发展历程,他们深感自豪与欣慰。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1991年呱呱坠地,就怀揣“人民医院、服务人民”的情怀,肩负着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重任。

神经内科从最初的3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20张病床,到如今拥有219名专业技术人员、8个病区、390张开放床位,并设有独立的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CU)、脑血管介入室、电生理检查和治疗室以及神经病学中心实验室等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神经内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医疗服务能力及质量在全省同类专科中名列前茅,近五年,CMI值在同级别医院中位居全省前列。

回望来时路,虽荆棘丛生,但历任主任责任在肩、接续奋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初心不改,披荆斩棘,勇攀高峰,致力于推动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

如今,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蝉联五届“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和三届“四星高级卒中中心”称号,并获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全国帕金森病专科标准中心、国家二级癫痫中心、国家高级认知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头痛中心共6个国家级中心,还拥有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湖北省帕金森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一张张“国牌”“省牌”纷至沓来,这不仅是对该科室综合实力的认可,更是对“神内人”辛勤付出的奖赏。

——著匠心

弦歌不辍 扬起奋进之帆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紧跟时代步伐,打破层层壁垒,创新求进,填补空白,创造历史,领跑鄂西北神经内科区域诊疗。

20世纪90年代,该院神经内科在黄本友主任的带领下,勇闯荆棘,不断突破,较早在地市级医院中开展神经介入技术。这一新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更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光明。与此同时,该院罗韵文主任带领的帕金森团队也崭露头角,为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道路。

如今,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众多拳头技术品牌。多年来,该院一直把抢救脑卒中患者的“定海神针”——脑卒中治疗中心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该院神经内科较早在鄂西北地区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成功开展脑梗死机械取栓术、脑静脉窦取栓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将众多脑血管患者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2023年2月12日,62岁的张女士因突发头痛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由于病情复杂,医生无法准确判断是肿瘤还是动脉瘤,张女士随后被转至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断。经过头颈部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患有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巨大动脉瘤,直径超过3厘米,病情危急。

面对如此巨大的动脉瘤,手术治疗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技术挑战。动脉瘤体积庞大,导致正常血管分支发生移位,且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颈宽大并伴有钙化。此外,载瘤动脉已扩张成为动脉瘤体的一部分,穿支及分支动脉也直接从动脉瘤体发出。动脉瘤腔内还存在粥样硬化斑块、血栓以及部分钙化等问题,使得手术难度进一步加大。

鉴于病情的复杂性,神经内科主任周佩洋带领神经介入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多学科会诊。当年2月16日,医院神经介入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介入手术室等科室紧密配合,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术中,周佩洋凭借精湛的技术,像搭建“鸟巢”一样,巧妙地穿过狭窄的血管,将弹簧圈精准地填充到动脉瘤中。随后,他沿着瘤壁口将密网支架顺利植入,有效地封闭了动脉瘤的入口。

由于张女士动脉瘤近端的血管非常狭窄,术中周佩洋实施了球囊扩张术,以确保血流通畅。整个手术过程异常精细,每一个动作都关乎张女士的生命安全。为避免动脉瘤破裂,手术团队全神贯注,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术后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内已基本形成血栓。周佩洋说:“形成血栓后,就像水泥一样将动脉瘤腔填满,血液无法再流入其中,因此动脉瘤破裂的概率大大降低。”术后第二天,张女士头痛的症状便完全消失,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怀揣一腔孤勇,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一次次踏入医学的险峻之地,这份勇气源自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内心深处使命的召唤。他们以精湛的技术为底气,以果敢的行动拯救生命于危难之间。犹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无坚不摧,该科室成功实施数百例高难度手术,这是对团队在神经科学领域深厚造诣的最有力证明。

身着几十斤重的铅衣,连续数小时与“死神”鏖战,用高超的技艺和坚定的意志为患者的生命护航。他们的努力,不仅打破了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壁垒,更为无数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8岁男童,突然左侧肢体偏瘫已持续2小时,请各部门立即做好救治准备。”2021年9月29日13时40分,一条紧急消息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微信群中响起。这条消息瞬间让医院医护团队行动起来。

当天14时,这名病情危急的男童被送达医院。接诊医生在初步检查后,惊讶地发现该患儿的症状竟然与成年人大面积脑梗的症状极为相似。面对如此罕见的病情,周佩洋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联系儿科专家紧急会诊。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希望。在血管评估中,周佩洋发现,男童右侧的大脑中动脉竟然已全部堵塞,这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心头一紧,但他们知道,此时必须保持冷静,迅速制定救治方案。在征得孩子家属的同意后,医护人员立即为男童启动取栓手术。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着孩子的生命安危。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操作。

经过20多分钟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好消息终于传来:男童的血管被成功打通。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为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高效救治能力而赞叹不已。

像这样的急救故事,几乎每天都在该院上演。

“我们不但做好急救病人绿色通道的打造,还把患者的全流程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周佩洋说,一名急诊患者从上120救护车开始,“绿道医生”便通过微信群对接,开通绿色通道,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准备。急诊科接到病人后,“绿道医生”全程陪护,立即送CT室检查,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法。待病人手术结束后,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无缝对接,直至患者转入康复科。

打破病区壁垒,对全科病人实行统一管理,实现患者就医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让每位医护人员在所从事专业方向接触更多病例,从而得到最大可能的锻炼和提高。

在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每月发布的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排名中,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综合排名最高居全国第21名,静脉溶栓技术最高居第10名,AIS介入再通技术最高居第11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最高居第38名,动脉瘤夹闭术、介入栓塞术最高居第59名。这一串串成绩的背后,是“神内人”用辛勤汗水换来的。

——秉臻心

百花齐放 打通健康之路

医者仁心是一种信念,救死扶伤是一种力量,广济苍生更是一幅幅具体而生动的画卷。历经三十三载,几代“神内人”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这片沃土良田上深耕笃行,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亚专科建设上,该院神经内科“百舸争流”。脑血管介入、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神经重症、癫痫与睡眠障碍、肌肉疾病及神经免疫疾病、头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头晕与眩晕、精神心理、神经康复、痴呆与认知障碍10个亚专业学组犹如春潮般涌现,还有帕金森MDT、帕金森病脑起搏器程控、脑血管介入、脑卒中筛查、睡眠、癫痫、精神心理、记忆、头痛、眩晕10个特色门诊如百花争艳。每个亚专科都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能较好地满足神经系统疾病专病专治的需求。

其中,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亚专业,是湖北省内率先建设标准化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单位之一,连续两年被国家脑防委评选为国家四星高级卒中中心。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亚专业,则是省内开展帕金森病诊治最早、数量最多、病种最全的单位之一,为鄂西北及周边地区的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普清博士、主任医师宋金辉博士的引领下,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亚专业不仅成立了中国帕金森病标准中心及一站式诊疗中心,还是省内最早开展帕金森病诊治、数量最多、病种最全的单位之一。每年,这里接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达2000余人次。

自2009年起,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亚专业便致力于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数据库的建设,长期随访服务的患者数量逾1000例。他们专注于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型疾病的全面评估、长期诊疗管理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开展多项前沿技术,如中脑黑质超声、多模态磁共振诊断,以及帕金森综合征的复杂病因(基因、免疫、副肿瘤)诊断技术。此外,他们还承担了鄂西北及周边地区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程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亚专业在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流涎、足痉挛、眼睑痉挛、面肌痉挛及痉挛性斜颈等特色治疗,为患者带来福音。

照亮罕见之路,让爱无界无垠。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秉持向阳而生的精神,植根于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全力投身于神经罕见病的诊疗管理事业,提高罕见病的诊断精准度与治疗效率,让每一份关爱都跨越界限,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2021年,经过国家医保局“灵魂砍价”,针对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一针从70万元降至3.3万元。这让不少SMA患者重燃了生的希望。2022年4月22日,襄阳首位享受该优惠政策的患者小明(化名)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完成脊髓性肌萎缩症鞘内首次注射。

小明2岁时,家人发现他四肢无力、无法行走,反复在北京、武汉等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多年来,在家人的陪伴下,小明努力进行各种康复锻炼。但随着病情的加重,他的脊柱还是发生了严重侧弯,最终瘫痪在床。2022年4月8日,24岁的小明因感冒后呼吸困难,被医生确诊为重症肺炎。

相比普通人,SMA患者一旦感冒,患肺炎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经过抗感染治疗,小明病情有了好转。得知该药已纳入医保,降幅达60多万元,且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可注射时,小明父亲下定决心,为孩子进行治疗。

相比婴儿,为SMA成年患者进行鞘内注射,难度更大。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小龙介绍,这支药注射在鞘内,要穿过脊柱,注入蛛网膜下腔。和小明一样,成年患者的脊柱侧弯十分严重,腰椎椎体存在变形移位,椎间隙变小,进针困难,所以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为此,医院组织超声科、麻醉科等学科专家多次进行术前会议讨论,就小明的胸腰椎CT+三维重建、脊柱超声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在超声引导下,副主任医师徐敏等成功为小明行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截至目前,小明已在这里完成每年四次的鞘内注射,消化功能、呼吸力量有了明显改善,颈部抬头转颈动作灵活许多。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亚专业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作为襄阳市脑损伤评价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在医务部主任、神经重症亚专业负责人、医学博士杨军的领导下,建立了鄂西北规模超大、功能超齐全的神经重症专科病房,承担襄阳市及周边地区近60%的神经系统危重疾病的管理和救治工作,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医护人员常规开展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深静脉置管术,以及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脑室引流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药物髓鞘内注射及血浆置换等,近三年,已成功救治急重症患者3000余例。

——砺恒心

精英荟萃 唱响时代之声

人才强则事业兴。国家优秀中青年专家、隆中名医及隆中高层次卫生人才在此汇聚,用仁爱奉献、刻苦钻研,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目前,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拥有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1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医师队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100%。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另外,该科室护理队伍也蓬勃发展,护士中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博士1人、副主任护师4人、专科护士36人,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成为该科室发展的核心力量。

多年来,医院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为学科发展赋能。该院神经内科技术多次进入全国20强,其中静脉溶栓技术最佳排名全国第10,机械取栓技术最佳排名全国第11。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周佩洋博士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中青年专家”“菁英先锋奖”“人民好医生”等荣誉。他带领团队完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病因预测技术及其在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科研项目,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普清博士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襄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在做精、做强临床工作的同时,年轻医生积极考博、做科研、练技术,大家在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中快速成长、进步。2019年,李小龙获得全省青年医生风采大赛一等奖;2021年,邓伟获得首届“华夏杯”全国动脉取栓技术大赛三等奖;刘广志在全省青年医生风采大赛半决赛中以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大家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他们不仅在临床上具有精湛的医术,还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科研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该科室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聚焦“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进行联合攻关,应用现代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解析脑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平台,包括湖北省帕金森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襄阳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等。同时,该科室还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签署医教研深度合作战略协议,共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博士后研究工作搭建平台。

在科研的驱动下,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为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湖北省帕金森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三等甲级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研究中心,国家863、973计划科研协作单位,襄阳市脑血管临床研究中心,运动障碍疾病襄阳市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来,神经内科获批25个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科研经费约600万元;“肠道菌群影响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及干预靶点遴选”项目入选2023年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

截至目前,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共发表科研论文156篇,其中SCI论文42篇;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北省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并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科室的学术地位,也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三十三载矢志不渝,广济苍生;三十三载执着坚守,“医”路芬芳。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将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主题不动摇,以发展特色技术为核心,以脑血管介入为重点,走科技创新之路。

植根当下,放眼未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将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提升亚专科技术力量,发挥医学领先学科的优势,紧跟国内外技术前沿,在技术创新、复杂疑难病诊治、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转化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为神经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11月4日《襄阳日报》)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