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殷晖
“老花眼”是“老视”的通俗叫法,是由于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退,睫状肌功能亦逐渐降低,从而引起眼调节功能下降,并逐渐失去看清近处事物的能力,其症状包括眼睛容易疲劳,需要将书本、手机等物品拿远才能看清等,通常发生在40至45岁之间。
然而,随着各类电子设备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年人长时间频繁使用电子屏幕和超负荷的复杂用眼需求,导致眼睛出现不适等症状,严重困扰大家,需要根据个人生活或工作情况对视力精度选择矫正眼镜,所以经常有人会问:“我这么年轻,怎么就老花了?”
最近,在眼健康权威机构、眼视光专家与公众的共同推进下,“近疲劳”代替“老视”,成为更中性、科学、包容的新术语。
“近疲劳”直观地描述了进行近距离聚焦活动时眼睛容易发生的疲劳感,也隐含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醒人们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减轻这种疲劳。事实上,“老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眼健康话题。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和眼睛调节功能下降的年轻化,本已庞大的“近疲劳”人群进一步膨胀。目前,全球约有21亿人患有“近疲劳”。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增加了人们的用眼需求,眼睛调节力下降问题变得愈发显著,而在临床就诊的过程中,仍有很多患者会因为诊断结果中带有“老”字而产生恐慌、抵触等消极心理,从而逃避已经产生的视觉问题。眼睛调节力衰退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们无法预防或者减缓它的发生。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正,衰退情况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人们会逐渐失去自由舒适的看近视觉体验,影响生活质量,甚至造成焦虑情绪。因此,人们应该摒弃偏见,建立对眼睛调节性功能衰退的正确认知,减少顾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个“老”字而逃避视觉问题。
所以“老花眼”不是因为“老”,也不是没有了,而是改了称呼,叫“近疲劳”。
(2024年6月5日《襄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