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拔针按压小技巧
2025-03-17 17:35管理员
近期流感、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儿童门急诊输液量激增。静脉输液治疗中,家长和医护人员往往更关注穿刺成功与否,却容易忽视拔针后的按压环节。事实上,拔针按压方法不当可能导致穿刺部位疼痛、肿胀、皮下淤血,甚至影响后续穿刺成功率。儿科副主任王锋介绍,掌握科学的按压技巧,对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痛苦至关重要。
技巧1:按压时间需充足
研究表明,健康人体的血小板凝集时间约为2-5分钟,持续按压需超过5分钟才能有效减少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常规情况建议按压时间至少5分钟,期间避免频繁松手查看,特殊情况(如血管细、皮下脂肪厚、反复穿刺的患儿)需延长按压时间至10分钟以上,确保血管壁针眼完全闭合。
技巧2:按压力度均匀适中
静脉穿刺可能形成两个“针眼”:皮肤穿刺点(进针处)和血管穿刺点(血管壁刺入处)。按压时需覆盖两者,用指腹垂直按压,力度以“刚好阻止血液渗出且不影响静脉回流”为宜。力度过小,无法有效止血,易导致渗血和淤青。力度过大,可能压迫血管或损伤周围组织,加重疼痛。
技巧3:按压姿势与方法
姿势选择:拔针后,指导患儿保持手臂自然伸直,避免弯曲或用力活动。
按压工具:优先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避免用纸巾(易碎且可能污染针眼)
科学正确的按压不仅能减少疼痛和皮下淤血,还能保护血管完整性,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尤其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通过掌握这些细节,家长和护理人员能为患儿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护理体验,让治疗过程事半功倍。
(儿科门诊: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