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温差大,警惕“隐形杀手”

2025-04-25 18:31管理员

【本网讯】3月30日8点左右,75岁的张奶奶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来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门诊医生以脑血管病将其收入神经内科三病区。

入院时,管床医生刘广志立即为张奶奶进行查体,发现她的左侧肌力四级,右侧肌力五级。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刘广志医生为张奶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在张奶奶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的治疗下,4月8日张奶奶的左侧肌力恢复到五级,病情康复,顺利出院。张奶奶的家属十分感谢医护人员在她住院期间细心的照顾。

 当前,昼夜温差大、气温起伏不定的天气让脑血管疾病悄然进入“高发期”。研究显示,每年3至4月是脑血管病的第二个高发期,尤其中老年人群更需警惕。  

为何春季会成为脑血管健康的“高危期”?又该如何科学预防?

1.温差刺激血管犹如“过山车”,春季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血管受寒冷刺激收缩,血压骤升;而突然升温又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流不稳,易诱发动脉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

2.血压波动显著,寒冷与暖热交替易引发血压剧烈波动,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清晨6-10点是交感神经活跃期,血压升高尤为明显。

3.血液黏稠度增加,春季人体代谢加快,出汗增多,若补水不足,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栓风险随之增加。

4.活动与代谢的“不匹配”,冬季运动减少导致血管弹性下降,春季突然增加运动量(如晨跑、爬山)可能让心脑血管“超负荷”。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宋金辉提醒:脑血管病起病急、危害大,若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就医:

头痛、头晕:持续头痛或突发眩晕,可能提示脑供血不足。

语言障碍:说话含糊不清或理解困难。

肢体麻木:单侧手臂或腿部无力、麻木。

视力模糊:短暂性视物不清或视野缺损。

恶心呕吐:伴随头晕或意识改变时,需高度警惕。

一旦发生以上情况,立刻拨打120,就近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治疗。每天早晚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保证降压效果;气温骤降时暂停晨练。

  (神经内科三病区:陈月)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