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多模态”辅助,“高质量”切除颅内功能区肿瘤
2024-12-24 08:33管理员
【本网讯】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刘岳主任带领脑肿瘤团队采用先进的神经导航技术+术中超声+术中电生理监测等高科技、多模态辅助下,成功为一名颅内功能区巨大肿瘤患者实施功能区胶质瘤精准显微镜切除手术,大大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偏瘫的概率降到最低。
10月初,今年49岁的刘先生,因肢体无力伴头晕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最终被诊断为脑内功能区胶质瘤。因肿瘤长在功能区,多家医院告知术后无法保留功能,面临瘫痪、失语的极大风险。刘先生得知后,一度丧失积极治疗的想法。
经多方打听,得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多模态辅助下手术治疗功能区肿瘤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技术优势。于是,刘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刘岳带领脑肿瘤团队进行全面细致的病情分析及综合评估。考虑到肿瘤位于左侧基底节功能区,术后偏瘫等功能受损的风险极高,但是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脑水肿非常严重,已对脑组织形成压迫,如不进行手术,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必须尽早清除脑内肿瘤。肿瘤边界不清,周围有许多重要血管且解剖复杂,既要完全切除肿瘤,还要保护好神经功能,无疑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手术很难做。
肿瘤团队仔细查看影像资料,评估肿瘤与脑功能区的关系,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计划从次要功能区皮层进入,术中神经导航,术中电生理、术中超声多模态辅助下,尽全力保护重要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全切肿瘤。
术前磁共振
术后磁共振
手术由刘岳主刀,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极大的耐心,按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精确定位肿瘤边界,经过近3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切除脑内肿瘤组织,同时解除患者脑内高压,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第一天,刘先生意识恢复,精神状态良好,遵医嘱手脚活动正常。术后患者不但没有新出现的任何神经功能障碍,而且术前肢体的乏力、言语不利等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家属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为后续患者高质量的生存并完成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信心。
刘岳介绍,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那大脑就是这台机器的操纵台。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等,将这些具有一定功能的皮层组织称为“中枢”。以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区肿瘤手术后会引起重要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脑胶质瘤被称为“大脑杀手”,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领域治疗难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给广大胶质瘤患者带来了重生的机会,多年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直致力于研究颅内肿瘤的精准治疗,并且把全切肿瘤,保留功能作为治疗目标。
近年来,该科室的显微微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再加上术中采用先进的神经导航技术及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成功顺利治疗各类颅内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均达到患者满意。随着各项专业技术的发展,目前多模态辅助下的手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中,使得功能区手术的精准性越来越高,让广大患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神经外科:任俊威、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