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黑科技”,捍卫血透“生命线”
2025-08-27 10:38管理员
【本网讯】“医生!医生!我的内瘘怎么不跳了?!”近日,75岁的尿毒症患者王大爷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焦虑地喊道。作为一名尿毒症患者,王大爷已经依靠左上肢的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3年多,最近,这条“生命线”却出了大问题。
24小时,从闭塞边缘抢回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王大爷在家因意外摔了一跤,顿时感到内瘘处疼痛,他立刻想起透析室护士平时的宣教,如内瘘异常要赶紧来医院检查。王大爷随即动员家属把他送往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紧急情况下,医院肾病内科陈文慧主任团队的血管通路小组立刻决定为王大爷施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PTA)。

手术中,超声探头精准“锁定”狭窄部位,在科室医生朱涵、赵雪千的密切配合下,将一根纤细的球囊导管稳稳送到狭窄处。随后,采用直径6mm的高压球囊,以6-24个大气压逐段扩张,一点点将血管内膜撑开。
术后24小时,王大爷再次透析时,血流量稳定在220ml/min,完全达到正常治疗标准。
当终末期肾病患者依赖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时,这条被称为“生命线”的血管通路,时常面临血流量骤降、透析不充分,甚至可能彻底闭塞,危及生命的状况。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开展的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正以精准微创的技术,为这些困境中的患者带来新的生机。

从“开刀重建”到“微创修复”透析通路治疗迎来新变化
“PTA术的本质是‘血管修复工程’。我们像疏通河道一样,用球囊推开狭窄,让生命之河重新奔涌。”肾病内科主任陈文慧的一句话,道出了这项技术革新的核心意义。
这项“血管修复术”,厉害在哪里?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简单说就是一场精准的“血管疏通战”:在超声的实时“导航”下,医生通过皮肤穿刺,把一根带球囊的导管送到内瘘狭窄的位置,再通过高压扩张把增生的内膜撕裂,让血管恢复正常内径。

与传统治疗相比,该技术全程依赖超声影像,避免DSA介入的放射损伤及造影剂肾毒性风险;治疗过程无需开刀切除狭窄段,最大限度保留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尤其适用于血管耗竭的高龄、糖尿病患者;使狭窄内瘘平均使用时间延长6-8个月,还可以减少导管临时置入相关感染风险;术后穿刺点仅针眼大小,患者当天即可恢复透析,住院时间缩短至24-48小时。
对透析患者来说,血管通路的质量就是生命质量。这项从“开刀重建”到“微创修复”的技术革命,不仅让治疗少了痛苦,更让每一条“生命线”都能更持久、更畅通。
(肾病内科 :黄金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