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好医师】襄阳网:点赞!襄阳张冬冬博士!
2023-06-05 16:05管理员
点赞!襄阳张冬冬博士!
“今天换药哭了没有?”
“不错,表现越来越好,叔叔给你点赞!”
“老爷子,今天没有不舒服吧?”
“大娘,相信我们,你很快就会出院的”
……
每天早上8点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3号楼
十楼肿瘤科淋巴、软组织、儿童肿瘤病区
总能传来这样的对话声
青年好医师、肿瘤科副主任
张冬冬博士查房时
总会跟患儿和家长聊上几句
摸摸患儿的小脑袋
来到老年病人们的床前
他会送上笑脸和安慰
阳光谦逊,温文尔雅,务实笃行
这是张冬冬给大家的印象
张冬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做好表率
始终把帮患者健康放在首位
把科室发展和诊疗能力提升
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5年,大学学习中医骨伤的张冬冬跨专业从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研究生毕业,进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工作。两年后,张冬冬凭借雄厚的实力考入武汉大学血液肿瘤专业攻读博士。2020年,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召唤下,他学成回到医院肿瘤科工作。
“你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学习了最新的诊疗技术,一定会把工作做得很好。”市一医院肿瘤科主任董佑红的一番话,是对张冬冬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经过仔细分析,并结合市一医院肿瘤科的亚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张冬冬提出了发展淋巴、软组织、儿童肿瘤的亚专业病区,很快得到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们的支持。
这个亚专业单独设立病区在襄阳是首次,在全国地市级医院也很少见。要做就必须做好,张冬冬给自己施压。2020年底开始,张冬冬连续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重点学习淋巴、软组织、儿童肿瘤的专业标准化治疗。
2021年10月,市一医院肿瘤科淋巴、软组织、儿童肿瘤病区正式成立,张冬冬被任命为肿瘤科副主任,是当时医院临床科室中最年轻的副主任,这既是对他默默付出的肯定和褒奖,更是对今后工作的更高要求和鞭策。
如何让一个新病区更快地赢得患者的信任?张冬冬早已有了办法,科室内部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全力提升诊疗能力。把病人当亲人,用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诊疗体系,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业务宣讲。
2022年1月的一天15时许,张冬冬接到儿科会诊电话,四岁女孩佳佳(化名)因反复发热在当地医院后,转到市一医院儿科就诊,胸部CT提示胸腔巨大占位并伴有大量积液,给予吸氧等治疗,仍然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无法平躺休息,随时可能呼吸衰竭。
张冬冬赶到儿科时,佳佳爸爸已经开车带女儿去上海治疗的路上。张冬冬立即查看检查结果后初步认定,佳佳胸腔纵隔处有肿块,很可能是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小孩这种病发病快,如果治疗精准,恢复得也很快。”张冬冬拨通了佳佳爸爸的电话,用了近一个小时,仔细分析了诊断结果、治疗方法和医院目前的治疗优势。“张主任,小孩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命,虽然你我没有见过面,但我相信你。我马上从下一个出口下高速。”“谢谢你的信任,我在医院等你们。”
返回已是晚上七点,医院绿色通道早已打开,等待已久的穿刺医生,立即在CT引导下进行纵隔肿物穿刺,完成标志物取样和引流胸腔积液。在张冬冬的协调下,病理科医生连夜进行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证实了张冬冬的诊断,佳佳患的是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同步将穿刺标本寄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一周后病理科专家给出一致的病理诊断。
张冬冬带领团队认真分析病情后,立即对佳佳进行激素和小化疗诱导治疗,诱导治疗2天后,佳佳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可以平躺在妈妈身边睡觉了;治疗二十多天后,胸部CT复查显示纵隔肿瘤消除超过90%。
“感谢团队的辛勤付出,感谢孩子家长的信任。”激动万分的张冬冬在朋友圈里分享佳佳康复后的快乐。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为了提升科室整体医疗水平,张冬冬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培训、带领病区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医学讲座,通过大量病例丰富科室成员视野,让科室成员加强在实践中灵活应变的能力,科室“软实力”很快有了明显提升。
2023年3月,市一医院儿保科收治了一名2个多月的芮芮(化名),体重只有7斤多。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肝脏多发肿块,磁共振检查提示肝脏弥漫性肿瘤生长。
为明确诊断,芮芮转入肿瘤科淋巴、软组织、儿童肿瘤病区。张冬冬反复与芮芮父母沟通后,同意在充分保护下行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活检,以尽快查明病变。病检提示为肝婴幼儿血管瘤,这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弥漫性的婴幼儿肝血管瘤却非常罕见。
这种弥漫性病变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怎么治疗?张冬冬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后发现,可通过合理的综合用药就能获得很好疗效。
芮芮口服药物一个月后,磁共振复查病灶消失了一大半,体重已增加到10斤。持续半年后,芮芮的病变全部消失。“张主任,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太谢谢了!”芮芮父母连声感谢。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孝军 通讯员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