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瞧这些护士的“十八般武艺”

2024-05-10 10:33管理员

瞧这些护士的“十八般武艺”

彭剑英

付长俊准备抢救急诊病人

叶欢欢

□全媒体记者赵玲 通讯员龚波 宁婧 何贝贝 文/摄

这些护士,真是不简单!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搞科研、擅发明,学历越来越高;联手医生一起看门诊、做会诊,“绝活儿”越来越多;在女性“垄断”的护理领域崭露头角,“男丁格尔”当上护士长……

学用于“研”

首位博士护士 带领团队搞发明

“护士也读博?”随着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如今,高学历护士在临床一线担当重任。去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迎来全院首位攻读博士的临床护士——彭剑英。

上午刚忙完了解危重病人、新病人、特殊病人情况,彭剑英又趁中午的时间,查看了科室几位护士刚刚递交上来的专利进展汇报……夜晚,彭剑英终于挤出时间,打开书本,查阅文献,撰写论文。

2016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彭剑英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全院首位拥有全日制硕士学位的护士。凭借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积累数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去年夏天,她又被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录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今年35岁的她已在核心期刊发表7篇论文,同时手握多个科研项目。

作为高学历护士,彭剑英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在科室大力推广循证护理,鼓励护士们用科研思维和科学方法探索、解决临床护理中的细小问题。

“彭护士长,这个病人气道压力高,做了好几次气管堵管都没有成功。”面对难题,彭剑英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循证”。

结合医院康复科总结的堵管方法,经过查阅文献,进行循证后,彭剑英从封堵方式、封堵材料、封堵步骤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在她的引导下,科室成员一起学习、思考,共同制订出一套实践方案,帮助脱管困难患者顺利拔管。

仁心出巧思。在这位博士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室护士们纷纷变身“发明家”,以科研助力临床存在问题的系统化解决。“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的口水引流袋”“一种可监测病人直肠压力的装置”……截至目前,神经内科NCU护士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0项,已经获批拿到证书的有22项,8项正在受理中。

业精于“专”

专科护士用“专技”护生命

随着医疗学科的细化和患者舒适化就医需求的增长,专业精、本领高、擅创新的专科护士,成为护理梯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90后的护士龚天琪目睹了太多生死离别。

“护理工作是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的‘守护’。”龚天琪说,与其让临终患者插满管子痛苦离去,不如帮助他们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与亲朋好友好好道个别。

为此,去年,她主动报名到省里进修,成为一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她开始利用专业所学,借助沙盘游戏、死亡教育、安心茶话屋、生前预嘱、安心卡等方式,帮助临终患者正视死亡、不留遗憾。而在患者离去后,医院安宁疗护团队还会定期随访,对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帮助他们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逝者善终,留者善别。生命的终点也可以是暖色调。”龚天琪说。

ICU是坚守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医护们每天都要从死神手里“抢人”。“重症专科护士,不仅要掌握全方位的临床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每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在面对危重患者时,临危不乱,快速抢救。”该院重症专科学组组长刘群说。

上个月,好心“的哥”将突发心梗的市民王先生及时送到该医院后,该院“联合战队”紧急救治,实现了ECMO与PCI(冠状动脉介入)术“无缝对接”,帮助王先生连闯“生死关”,刘群正是战队里的一员。患者转运中,刘群全程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确保便携呼吸机正常运行,预防气管插管的脱出及移位,备好抢救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镇静镇痛等药物……

除了“身怀绝技”,专科护士还善于创新。刘群带头开展的麻醉电生理监测联合RASS评分获得全院护理类双新项目,并在重症医学科30余位患者中得到应用。

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仅拥有专业的护理能力,还是糖友们的专属顾问。

“一日三餐怎么吃才能控制好血糖?”“口服的降糖药和胰岛素该如何搭配使用呢?”每天,除了日常护理工作,80后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叶欢欢还在糖友微信群里为糖友们答疑解惑,提供用药指导。除此之外,每周四,她还和糖尿病专科小组的其他护士一起到科室的“健康教育大讲堂”上义务科普,帮助患者和家属更科学、有效地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

今年初,从枣阳来了一名糖尿病足患者。足背有5×5厘米创面,伤口溃烂露骨,散发着恶臭味,恐有截肢风险。为此,科室医生和专科护士一同为其制订了慢性溃疡修复术、自体血小板凝胶术的治疗方案,在一段时间精心护理和持续跟踪下,该患者状况已明显好转。

刚柔相济

男护士当上护士长

男护士常见,男护士长不常见。

去年,伴随着该院高新院区的开诊,在ICU工作了十年的男护士付长俊有了一个新身份——急诊科护士长。

急诊科是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前沿科室,面对急诊科的“快”,付长俊用在ICU磨炼出来的硬实力,以快制快。

年前,患有慢阻肺的杨大爷到该院高新院区急诊科输液时,突发呼吸困难、缺氧,付长俊发现后,立刻带领护士们为他进行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第一时间联系呼吸科床位,办理入院,因处理得及时,所以经专科治疗,杨大爷很快就出院了。

面对急诊科的“急”,很多时候,硬核外表的男护士们,也能以“软”化解尴尬和危机。

今年三月,一位患者出现了输液反应。得知情况后,付长俊立刻告知医生,并按医嘱迅速更换了输液药物。然而,及时的处置也没有换来家属的理解。面对患者家属的激烈情绪,付长俊心平气和地解释、沟通了两天,最终,用稳定的情绪、专业的解答、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对方,化解了一场纠纷,重新搭建起护患之间的信任。

面对急诊科的“忙”,这位男护士长特意更新了排班方法,根据不同的时段,调整倒班人数,延长倒班时间,在科室人手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护士们的认可。

付长俊表示,男护士长工作的确充满“酸甜苦辣”,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护理领域的专业化、多元化,他相信,未来,“男丁格尔”会在更多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2024年5月10日《襄阳晚报》)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