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6-羟基多巴胺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2022-06-16 15:57管理员

实验器材

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微量电子天平;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水平电泳仪;电热蒸馏水器;20 μL、100 μL、200 μL、1000 μL可调微量加样枪;手术器械:眼科剪、解剖剪、蚊式钳、有齿镊、无齿镊。

实验试剂

本实验动物选用成年健康大鼠,体重180~220g,7月龄,雌雄各半,经反复检测无异常旋转行为。动物自由饮食,室温22~25℃。6-OHDA 溶于0.2%抗坏血酸生理盐水中,使用时从-20℃中取出,置于冰上,避光,30分钟内用完。

造模步骤

3.1 麻醉,大鼠术前禁食12h。实验组动物用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待其出现麻醉症状后再进行手术操作。

3.2 立体定位,将大鼠腹位、四肢外展,用橡皮筋将其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呈俯卧位。将大鼠舌头轻轻拉向一边尽量保持呼吸通畅。

PD

3.3 常规消毒,切开头皮和皮下组织,钝性分离颅骨外膜,充分暴露前囟及右侧颅骨。将齿棒设定为2.4mm,确定前囟坐标。根据包新民所著《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右侧纹状体两个注射点的坐标。第一点为前囟前1.0mm,矢状缝右侧3.0mm,硬膜下4.5mm;第二点为前囟后1.0mm,矢状缝右侧4.5mm,硬膜下6.0mm。

3.4 在上述选定的坐标点用微型磨钻钻颅,用微量注射器将2 μg/μL的6-OHDA 5 μL分别注入实验组动物的上述两点,注射速度为1 μL /min,注毕留针10min,退针速度为1mm/min,以防药液溢出。

PD2

3.5 退针后常规缝合头皮,术毕腹腔注射青霉素10万U/100g。对照组在上述右侧纹状体的两点注射入0.2%抗坏血酸生理盐水5μL,其余处理同实验组。苏醒后两组动物均在同一环境下饲喂。

3.6 旋转行为检测  分别在术后1周、2周、4周、6周、8周和10周于颈部皮下注射0.1%阿扑吗啡(apomorphine, APO; 1mL/kg),诱发大鼠向健侧的单向旋转行为,PD模型旋转检测仪记录动物向对侧旋转情况,旋转360°为1次,每次记录30min。

PD3

模型评判标准

4.1 造模后一般变化 分别在术后1周、2周、4周、6周、8周和10周于颈部皮下注射0.1%阿扑吗啡(apomorphine, APO; 1mL/kg),诱发大鼠向健侧的单向旋转行为,PD模型旋转检测仪记录动物向对侧旋转情况,旋转360°为1次,每次记录30min。一般认为,平均旋转次数≥7转/min为成功的PD大鼠模型。除旋转行为外,还需注意观察是否伴有震颤、活动迟缓、抓握、嗅探等异常行为。

4.2 造模后生化及病理变化

(1)免疫组织化学观测:PD模型大鼠左侧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反应阳性神经元较右侧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的左侧和右侧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而PD模型大鼠的右侧TH反应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周、3周、4周、6周的成功PD模型鼠TH反应阳性神经元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减少,术后3周、4周、6周同术后2周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而术后3周、4周、6周的TH反应阳性神经元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2)电镜观察:透射电镜下可见PD模型鼠损伤侧黑质区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胞膜破裂或残缺,核仁破裂。部分神经元细胞质内溶酶体增多,线粒体和内质网轻度增生,胞核固缩不明显,呈早期凋亡样改变。一部分神经元则出现染色质致密或凝固成边界清晰的块状物,有些出现细胞器水肿,胞膜不清晰及皱缩,细胞质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溶酶体消失,表现为晚期凋亡样改变。

操作注意事项

5.1 实验时选用大鼠体重尽量在要求范围内,选择体重在180~250g的大鼠,这类大鼠耐受力强,头部易被脑立体定位仪固定; 麻醉剂量严格控制在30-50mg/kg,避免麻醉过量。

5.2 黑质靶点的确定,应根据所用的定向图谱及立体定向仪认真调整验证;

5.3 6-OHDA应新鲜配制,颜色以橙红色为准;注药速度与留针也很重要;

5.4 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创伤应尽可能小,严格无菌操作;

5.5颅骨钻孔时应注意深浅,一旦有突破感立即停止,防止引起大量出血;微量注射器的针尖部要稍微磨钝,以缩小药剂渗透的范围。

5.6 SD大鼠在造模后,一定注意保温、吸痰。根据大鼠的夜间习性,下午或晚上造模的成活率更高些。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