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院史之一|熊德云讲述方济医院

2022-10-27 10:08管理员

从1948年朝圣门关帝庙(现朝阳路附近)建院开始,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70余载历史画卷舒展开来,传承与坚守、光荣与梦想、执着与付出、创新与发展,“人民医院、服务人民”的服务理念薪火相传。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聆听建院元老讲院史,汲取力量,再谱华章。

下面请看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建院元老熊德云的讲述

下面请看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建院元老熊德云的讲述

人物简介

       熊德云,1921年出生;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起家的部队,从此开始从医之路,先后任上尉司药和上尉军医。抗日胜利后,他回到家乡,1950年2月,在樊城后沟开设德云诊所。当年5月,他受聘方济医院,任内科医师,业务负责人。1953年,方济医院并入襄樊市人民医院(我院前身一部分),他负责全院业务管理。1956年,他受到党和国家主席毛泽东、委员长朱德、总书记邓小平接见并合影。1978年,他任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并当选第五届市政协副主席。1990年退休,于2020年3月病逝,享年99岁。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上至国家部长,中有省、市领导,下有普通干部、平民百姓都喜欢找市人民医院熊德云医师看病。那时医疗器械只有听诊器、显微镜、X光机,当时医生诊断病情主要靠听、看、问、摸等手工作业和临床经验。熊德云医师有熟练的基本功(听心肺、摸肝脾、善于诱导问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鉴别疾病的理论基础,还有细心观察病变,刻苦学习钻研精神,更有全科的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医疗作风,高尚的医德,因此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挽救了不少人的宝贵生命。他被群众称为“人民的好医生”。

 

故事一:受聘方济医院

       1950年,我的德云诊所开张一炮打响,门诊、出诊接待不及,正在红红火火的时候,天主堂神父兼方济医院院长、意大利人穆和霖邀请我加入他们方济医院。穆和霖说:“我的负责医师冯琳另有高就,他已接受大众医院聘请。”当时,大众医院只有20张床,医护18人,以后该院转为襄樊市人民医院。与家人商量后,我决定接受这份工作。 

医院老职工画朝圣门市医院(我院前身)

       5月1日那天,我来到方济医院,穆院长非常高兴,当即发给我白大褂、白工作帽各一件,YSA听诊器一具、书籍两本。工作人员和病人呼我大夫。这个称呼我很不习惯,感觉责任重大,力不胜任,决心向这里的医生学习。

       方济医院前身是原来天主堂拾药局发展而来,1946年穆和霖利用联合国救济总署拨发的救济药品器材,在教会房产的位置开设医院,因樊城教会名方济,故取名方济医院。

       方济医院共有三位医生,即冯琳、朱明礼、周恕卿。冯琳擅长外科,誉为妇产科专家,襄樊“一把刀”。我从事军医10年,但来到地方,人生地疏,处处都要学习,所以我把一切人,包括病人都当成老师,向他们学习请教。一次一位病人请我开依米丁,我不会用此药,翻开书本得知此药是治阿米巴痢疾病,若不是病人开药,我还不会用此药,所以病人也成了我的老师。

       1953年1月1日,襄樊市政府代管方济医院,代管后的方济医院迅速发展。医院坐落在樊城后沟,即现在的人民路南端定中街,此处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单位众多,位于市中心。地、市、县的在樊机构,如行政、司法、教育、文化、工业、交通等都纷纷前来医院建立关系,领取医院诊断证,凭证就医。

       因此,住院与门诊工作量猛增,医护力量明显的不足,为适应需要,在新增四名护士的基础上,又增添两名护士。护士增多之后,提升老护士杨芝兰为护士长,管理护理部。医生四人分工,我负责全院业务,管病房,其他三人坐门诊。四位医生轮流值急诊班,谁值班这天,门诊病房一起管,病房如有危重病人,可实行床边交接班。经过一番调整和增补,医院工作忙而不乱,并走向正轨。四位医生合作很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医疗业务蓬勃发展。

故事二:方济医院改名妇产科病院

       人民政府接收方济医院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代管,第二步是接收。代管期间医院迅猛发展,业务快速兴旺,员工不断增多,大批进药进器材。1953年8月2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对方济医院进行接收,到此代管结束。

       襄樊市人民医院监委孙振峰(相当医院的党支部书记)在会上说:“前方济医院,是私营医院,员工工资福利和工作得不到保证,政府实行接收,既是医院的大事,也是员工们的喜事。接收后员工们从今天起就算参加革命工作。革命不分先后,要各尽所能,各取所值,按劳分配。医院接收后,改名为襄樊市妇产科病院,隶属襄樊市人民医院领导,任命胡文杰为院长。”

       调进黄瑾保产院医生黄瑾、助产士李清秀、李文英、沈继洲、黄国蕴、董淑珍、徐为伦、季素凤、邓素芳等九人,共建妇产科病院。全院开放床位40张,其中妇产15张床。成立妇产科病房和妇产科门诊诊断室,均由黄瑾医生主管。我负责全院业务管理兼管病房。建立医生办公室、护士助产办公室,分娩室、待产室、婴儿室。经过几天筹备,9月1日,正式开展妇产科业务,而内外科疾病也照旧应诊,年底内外科病房和妇产科病房分开,并都住得满当当。

       改制后不久,中秋节这天,卫生厅将两位广州助产士专业学校毕业的助产士黄佩珍和薛某分配到我院。几天后湖北省助产学校也分配助产士张凡兰来院,接着湖北省卫生厅派来河南开封大学妇产专业毕业的女医生王洁清来院。医院妇产科实力得到壮大。

熊德云在市政协委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讲话

       我与黄瑾在业务上协调一致,双方合作很好。我常向她学习妇产科经验,她常请我协助抢救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以及孕妇产后子癎等危重病人,抢救都取得满意结果。

故事三:成立公费医疗门诊部

       接通知,1955年 3月1日停止门诊应诊并进行搬迁。原妇产科病院人员一部分留下,在原处开办襄樊市公费医疗门诊部,其余全部并入襄樊市人民医院,其中妇产科专业人员作为一个科室,并入市人民院,成为一个新科(市人民医院只有内外科,而无妇产科,已建好平房上十间,迎接妇产科合并),病院所有医疗器械、药品和各种家具,除门诊部应用一部分外,其余全部搬走。我则留下,任该门诊部负责人。

       公费医疗门诊,先定点在朝圣门市医院,这里既偏僻,交通又不便,而又无专人负责,因此市领导决定在地处市中心的妇产科病院撤销后,就原址设立襄樊市公费医疗门诊部,隶属襄樊市人民医院。3月上旬正式挂牌,开展公费医疗业务。

       在公费医疗门诊部近一年的时间,我的精力除工作外,就是用在卫生常识宣传上,我在电台讲过痢疾、麻疹、百日咳、脑膜炎等许多疾病的防治宣传,还写过许多预防疾病的文字宣传材料,登上广场文化馆门前的黑板报和桥头的灯光报栏。功夫不负有心人,1956年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积极分子大会,我被市委选中,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受到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和总书记邓小平接见。

1956年11月4日,熊德云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6年4月,该公费医疗部与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合并,我调至市医院第一门诊部任主任职务。门诊部是医院对外窗口,襄樊市人民医院有四个门诊部,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和院部门诊部。

       第一门诊部在后街大桥口附近,由二十余间民房改建,前后两个院子,这是樊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科室全,工作人员多,日门诊三百余人,年应诊十万以上人次。

       第二门诊部设在襄城原德来医院旧址,医生胡少烈,护士二三人。第三门诊部在樊城迎旭门内,是原船民诊所改编,有医生和护士多人。

       院门诊部在朝圣门医院本部,科室比较齐全,工作人员较多,工作量与第一门诊部相近。

       作为门诊部负责人,我常在群众中了解谁人生活好,谁人生活不好,有困难的我及时向领导申请,给予生活补助。由于我全部身心都扑在门诊业务和管理工作上,还有自己的业务学习和科普宣传等工作,已无暇顾及家庭,连回家看望小孩时间也挤不出来,只好选在晚睡前,匆忙回家看孩子一眼,又连忙赶回门诊部。

熊德云全家合影

 

未完待续......

此文根据熊德云自传《从医岁月》整理

编辑:陈文

审稿:龚波

监制:邢利民

策划:廉凯

更多我院平台扫码或搜索
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